(记者 张永涛 戴湘蓉)6月21日晚,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善平教授做客至善讲堂,以“人性、产权与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审计管理制度建设”为题,从人性、产权保护以及制度的基本功能、CPA审计的使命和特点的角度,为我校师生重点解读“中国CPA管理制度建设问题”。副校长杨小云教授主持讲座。
王善平首先阐述了制度的涵义与作用,认为制度具有规范、凝聚和协调的功能;CPA审计作为一种保护利益相关者产权的外部监督机制,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CPA所在的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新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战胜竞争对手、赢得社会信任的非营利组织,在这一组织中,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王善平定义为人力资本)的产权与其本身具有不可分离性、非激励难以调度其创造性与主动性,非人力资本的主要作用不在垫资或在周转中实现增值,而在于它是CPA审计的信号机制、担保机制和赔偿机制。一般而言,建设制度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把相关的人的行为规范起来,CPA审计管理制度的管理重点是人力资本,既要鼓励他们的创新,又要防止他们将创新变成冒险,为此就是要综合运用好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殊作用,用非人力资本来约束人力资本,以确保CPA审计保护利益相关者产权功能的实现。
王善平从科学研究的高度重点讨论了我国CPA审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若干现实问题:法律上,会计师事务所所有者应该安排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合伙人应该具有何种资格才可能实现CPA审计的基本功能;对CPA审计者的管制是以准入管制为主还是以行为管制为主;会计师事务所应如何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对应起来以解决代理问题;我国即将实施的特殊普通合伙制的应如何改进等问题。
王善平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教务处处长蒋新苗、财务处处长宋叔培、商学院院长刘子兰、商学院党委书记张明、法学院院长肖北庚、法学院党委书记陈红桂及财务处干部职工与300余名学子一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与审计学研究于一体,融基础理论研究于现实问题对策中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