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国际知名学者,著名西方哲学研究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汉鼎做客至善讲堂,带来题为《诠释学与文学阅读》的讲座。教务处副处长罗明主持讲座。
洪汉鼎以5个问题引入诠释学,并比较了诠释的定义。诠释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文史哲中都涉及诠释学。诠释的方式是多种的,内容也是丰富的。
他从三个方面解读诠释学和文学阅读。游戏与模仿是第一部分,他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是物质蕴育的产物。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是外在再现和内在再现的结合。游戏真正的主体是游戏本身,而游戏者是被游戏。他通过戏剧演出和下棋来说明,表面上看是在游戏,但在游戏中要遵守规定,实际上是被游戏。同样的,作家的创作也是一个受到规约但也是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而诠释学不仅是模仿,且是深度的扩充。被追求的正确性是不符合作品的真正制约性的。
阅读作为讲座第二部分,他的理解是:艺术作品真正经验方式不是再现而是阅读。阅读是一种特有的,在自身之内得到实现的意义进程。阅读无法脱离语言,语言在文字中是与其实现过程相脱离的,以文字形式传承下来的一切东西对于一切时代都是同时代的。阅读的能力就是善于理解文字东西的能力。当某人理解他人所说的内容时,这不仅是一种意指,而是一种参与,是一种共同的活动。
对于诠释,洪汉鼎认为,“设身处地”不是不要自己,而是把自己带进所要理解的文本中。诠释学过程是一种视域融合,即陌生性与熟悉性,过去与现代之间的综合。作品一旦存在,作家的意图就不再存在,存在的只是作品的真理内容。作品的意义不是存在于作品的后面,而是存在于作品的前头,作品是要在现代的新光亮中开启它的存在。
互动环节中,同学踊跃提问,洪汉鼎一一耐心作答。
200余名师生一同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