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凌婷 黄冬阳)5月13日晚,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冯胜利做客至善讲堂,剖析文学中的语言之美,解读《汉语的韵律与诗体》。副校长杨小云,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杨玲,校评建办常务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李香华等与2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杨小云主持。
冯胜利介绍了汉语诗歌的历史与韵律,对诗歌的韵律与功能进行了解释。他通过对汉语诗歌的历史与韵律的讲述,解释了音步、诗行等诗歌中的概念,说明了古代诗体的构成与发展的决定原因。介绍了目前语言和文学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研究汉语诗歌的韵律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倡导对此有兴趣的同学致力于此方面的发展。
冯胜利结合具体诗例对相关的诗律理论进行分析,从“四六文”到“六言诗”再到《楚辞》,以具体诗歌为例生动地解释了诗歌中的概念,展现了诗歌中的创作手法对重构文学之美的作用,并对汉语文学发展史中诗歌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轨迹进行较为系统合理的解释。他说,语言史和文学史,齐头并进,不谋而合;理论分析和历史材料,彼此印证,若合符契。总而言之,诗体的建立根植于该语言的韵律结构。
互动环节,冯胜利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冯胜利教授简介:
冯胜利,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终身教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兼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北美汉语教师协会常务理事,以及近十种国内外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杂志编委和国内外语言学杂志与出版社的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历史句法学、韵律句法学、韵律文体学、现代汉语书面正式语体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出版著作有《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汉语韵律句法学》、《汉语韵律语法研究》、The Prosodic Syntax of Chinese等,出版教材有《古汉语基础》、《汉语书面用语初编》、《入乡随俗》、《文以载道》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主持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