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晓萍 实习记者 杨俊凯 蒋小雪)11月22日晚,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怀承教授做客至善讲堂,带来一场题为“王船山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讲座。
张怀承从早期启蒙思想的两条道路、天理祛魅的启蒙意义、理欲合性论对禁欲主义的批判、民族爱国论四个方面对王夫之的思想理论进行了解读。他以王夫之的生平开篇,联系明清之际的社会现实,介绍了王门后学的叛逆思想与明清之际救亡的批判思潮。张怀承说,王门后学的叛逆思想反对绝对主义的道德标准,批判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提出功利主义思想,表达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诉求。在理气关系上,王夫之总结前人的思想,以自己的时代要求为归依,对理气关系作了不同于宋明儒家的理解,提出了“理气相依”、“理气相涵”、“理气同体”的思想,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体现了王夫之思想的独特性与进步性。
在介绍理欲合性论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和民族爱国论时,张怀承指出,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宋明理学的人性二元论,提出理欲合性的观点,认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并不对立,指出人性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肯定人的感性需要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在人的存在和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明清之际的其他学者一道,批评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是对人的生命的戕害,对破除人的感性需要问题上的蒙昧主义观念具有积极意义。王夫之一生追求的理想就是华夏民族独立自主的复兴,这种人生观重视人的感性生活,把人的完善从超越的层面拉回到现实生活,重视人的感性存在的思想倾向,必然引申出对个体存在的肯定,这其中包含了早期启蒙的因素。王夫之肯定每个人都能够相天造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平民意识的觉醒。
现场互动环节中,张怀承就“如何看待王夫之在思想史的地位”、“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复兴有没有必然性”等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了探讨,精辟的解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