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教师 正文

关于开展学校2019年线下一流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湖南师范大学一流本科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质量,以一流课程促进一流专业建设,服务一流人才培养,按照分批分类建设计划,学校决定开展2019年度课程思政课、通识教育课、教师教育课及大学外语课等线下一流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2019年学校拟立项校级线下一流课程70门,其中“课程思政”课30门,通识教育课程20门,教师教育课程和大学外语课程各10门。每门课程给予3万元经费资助。

二、申报条件和数量

申报课程必须是纳入我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课程,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鼓励学校高层次人才担任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支持学校和企业、行业教师联合建设课程。

申报数量:通识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课程每个学院限额申报3门,教师教育课程每个学院限额申报2门。

三、建设要求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以课程建设带动团队建设,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3.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围绕目标达成对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4.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5.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批判性思维,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

6.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四、组织实施

1.项目立项

校级一流建设课程是报送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基本条件。按照分类建设的思路,四类一流课程总体申报和建设要求一致。各类申报课程在符合本工作通知要求的基础上,还须符合附件中有关各类课程的具体要求。项目在申报、评审、立项等环节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专家评审后报请学校批准建设。

已立项课程建设项目尚未结项的课程不得再次申报新课程项目。同一课程不可同时重复申报不同类型的课程建设项目。

2.材料报送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外语一流课程申报材料提交教务处教研科,联系人:毛影黛,电话:88872218,邮箱:jyk211@126.com。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申报材料提交,联系人:周容,电话:88872247,电子邮箱:573053285@qq.com。

教师教育一流课程申报材料提交,联系人:李艳萍,电话,88873136,电子邮件,cfd@hunnu.edu.cn。

请以学院为单位提交材料,个人材料或逾期均不予受理。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25日。

附件一、湖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和建设要求.docx

附件二、湖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申报和建设要求.docx

附件三、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一流课程申报和建设要求.docx

附件四、湖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一流课程申报和建设要求.docx

教务处

2019年11月11日

END
教师